2025年版與2024年版ADA住院糖尿病照護指引之間的差異比較,內容包含目標範圍、血糖管理策略、出院規劃、醫院內部制度建議、臨床技術應用與安全措施等方面。文末提供一份詳細比較表格以供參考。
2025年版指引較2024年版在總體方向上更強調依據「個案需求」和「臨床實證」來制訂醫院內糖尿病與血糖異常管理的計畫,同時更著重院內即時性決策、科技輔助監測以及以團隊為中心的協作模式。以下為各層面之差異分析:
一、整體宗旨及照護模式
2025年版:
- 更明確強調多學科團隊模式,包括內分泌醫師、糖尿病管理專家、護理師、營養師、藥師以及資訊科技人員共同制訂及執行住院血糖管理策略。
- 更積極呼籲建立院內專責團隊或糖尿病管理服務,能更即時地針對住院個案提供個別化糖尿病照護計畫。
2024年版:
- 已建議由專業團隊提供照護,但相對沒有2025年版中對多專業跨領域團隊介入的呼籲那麼強烈或具體。
- 雖有提到透過結構化指令集及電腦化開立醫囑(CPOE)提高照護品質,但在團隊模式與專責小組的具體落實說明相對較少。
二、血糖監測與目標範圍
2025年版:
- 更明確定義住院期間血糖的超標準及低血糖的各級程度,並提供個案分層管理策略。
- 對重症與非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目標維持140–180 mg/dL為主流,但更強調「個別情況下」可適度將目標範圍收窄至110–140 mg/dL,前提是避免嚴重低血糖。
- 更重視連續血糖監測(CGM)在住院中的應用,包括在COVID-19疫情後對遠距監測以及及早偵測低血糖事件的推動。
2024年版:
- 血糖管理目標已提及140–180 mg/dL為整體目標,但對特定手術或特殊狀況收窄目標的描述較少具彈性。
- 有提及CGM,但2024年版較偏向初步建議,尚未像2025年版如此強調其在院內照護流程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三、血糖管理策略與藥物治療
2025年版:
- 更明確建議在ICU病患採用連續靜脈胰島素輸注並嚴格使用經驗證的調控方案,同時更強調技術輔助下的自動化決策。
- 對非重症患者提供更完整的胰島素劑型與劑量調整建議,並特別提及其他降糖藥物(DPP-4抑制劑、GLP-1受體促效劑)在院內使用的適用性與安全性評估。
- 提到可繼續使用個人自有的糖尿病裝置(如CGM、智慧型胰島素幫浦、閉環系統),但須有明確醫院政策與經過訓練的團隊監督。
2024年版:
- 已提出以胰島素為主要住院降糖手段的原則,但對非胰島素降糖藥物在住院中的使用著墨較少。
- 對於個人糖尿病裝置在院內使用的態度較為保留,着重在安全性考量而缺乏2025年版的延伸指引。
四、特殊情境與合併症管理
2025年版:
- 更詳細描述類固醇治療、腸道營養與靜脈營養相關之高血糖管理策略,包括每日持續調整胰島素劑量、必要時加入NPH或快速型胰島素來應對營養配方與類固醇劑量的變化。
- 更新對圍手術期血糖管理策略與A1C門檻建議(如建議在手術前A1C最好低於8%),以及停用特定口服降糖藥物(SGLT2抑制劑)的時程,以減少術中與術後併發症。
- 更強調DKA及HHS之標準治療路徑,建議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勵視個案情況可採用皮下快速作用胰島素以降低成本並簡化照護流程。
2024年版:
- 已有列出腸道與靜脈營養下的血糖管理建議,但較少提及基於實證的劑量調整細節。
- 圍手術期血糖目標範圍與A1C門檻有提及但較2025年版不夠細緻,未明確鼓勵預先控制A1C達標後再進行選擇性手術。
- 對DKA與HHS的處置已具建議,但對省成本、簡化流程的皮下快速作用胰島素療法著墨較少。
五、教育、出院規劃與再次入院的預防策略
2025年版:
- 更強調在出院前必須進行有結構的教育計畫,確保病人理解血糖自我管理、出院後診所跟進的重要性。
- 特別強調在出院時要確保血糖監測工具、藥物、耗材的取得,並安排出院後1-2週內的回診和衛教師或營養師的跟進。
- 更加突出個案多重入院風險評估,鼓勵建立降低再入院率的具體策略。
2024年版:
- 建議在出院前提供糖尿病衛教,但較少強調結構化、標準化的教育模型及後續的衛教支援策略。
- 對減少再入院的策略有建議,但不如2025年版如此強調定期門診追蹤、專職團隊介入、以及在出院前就完成所有資源銜接的概念。
六、組織與政策層面
2025年版:
- 呼籲醫院採用品質改善計畫,定期審查是否依指引落實血糖管理。
- 更具體建議建立全院性的血糖管理標準作業流程,包括臨床決策輔助系統與績效追蹤機制。
- 提及利用大數據與機器學習協助胰島素劑量演算,作為未來發展方向。
2024年版:
- 雖有鼓勵醫院建立CPOE和標準流程,但重點仍在於防止醫囑錯誤,品質改善策略較為概略。
- 對未來科技(如機器學習)的角色著墨較少。
以下為2025與2024年版指引之詳細比較表:
比較項目 | 2025年版 | 2024年版 |
---|---|---|
整體宗旨 | 強調多學科團隊與個案化計畫,落實專責糖尿病管理服務 | 鼓勵團隊合作,但執行細節較少,偏向標準化作業指引 |
血糖監測 | 推崇CGM在院內的角色與安全性,加強使用遠程監測與減少低血糖發生 | 有提及CGM,但較為保留,缺乏落實策略 |
治療目標 | 大部分患者血糖目標維持140–180 mg/dL,並允許個別收緊目標(110–140 mg/dL) | 同樣建議140–180 mg/dL為主,但較少鼓勵個案化彈性調整 |
藥物策略 | 更強調非胰島素藥物(DPP-4i、GLP-1 RA)的住院應用評估,並更新對胰島素調整的實證建議 | 著重胰島素治療,非胰島素藥物角色描述較少 |
個人糖尿病裝置使用 | 鼓勵在安全條件下繼續使用個人CGM與AID系統,並制訂院內規範 | 提及須謹慎評估,但無明確使用院內政策 |
特殊情境管理(如類固醇、高營養配方) | 更詳細的胰島素劑量微調策略,鼓勵動態調整與頻繁監測 | 建議有但不如2025年版細緻,欠缺完整的劑量微調方案 |
圍手術期管理 | 更完整的前置A1C控制目標(<8%)、停藥時程與術中血糖目標 | 有目標範圍建議但不夠明確詳盡 |
DKA/HHS處置 | 鼓勵在非重症情況下使用皮下快速胰島素以降本增效 | 以傳統靜脈胰島素為主,較少提及皮下治療可行性 |
教育與出院計劃 | 強調出院前結構化教育、確保資源可取得、並安排短期內門診追蹤 | 鼓勵出院教育與追蹤,但無明確標準化計畫 |
預防再入院 | 呼籲建立減少再入院的策略及早介入,包含追蹤團隊、上門護理或衛教 | 有關注再入院問題,但策略較不具體 |
品質與政策 | 建議定期審查品質改善計畫、利用先進技術(機器學習)輔助決策 | 鼓勵標準化流程,但較少著墨品質審查與未來科技運用 |
總結而言,2025年版指引較2024年版在個案化血糖管理、多學科協作、應用先進監測科技及藥物策略多元化上有更清晰及實務化的建議,並對出院規劃、再入院預防、以及院內品質改善有更明確的指導方向。